【5.18国际博物馆日】来啦!
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
再度迎来5·18!这是东莞市钱币博物馆的第21个5·18,又一次洗礼,又一步前进。
此时华章已启,《芙蓉不及美人妆》款款而来,牵着美人眼波流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与钱币的历史交相辉映。
展览开启两日,观众如潮,人们好奇询问,为何两个画风迥异的展览牵在一起竟透着默契?
让我们来倒个带吧:
人类在万物中发现了许多美丽之物,爱不释手,挂饰于身,藏纳于穴,不时用来交换、用于馈赠,使之逐渐成为众人爱慕之物,成为可与万物相衡贵贱的特殊商品。不知不觉,美丽的贝壳成为了货贝,天然的货贝递进为青铜贝币,再然后,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人工铸币诞生。
珠玉美物经历了由珍宝变货币、再回归器饰的身份转换。正如《史记·平准书》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及至秦……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象形文字也告诉我们,“寶”字那屋檐所护的玉、缶、贝,早在时光的起点便结了缘。这不就是命中注定吗?
倒带结束。还是看展吧!
随着博物馆的大门缓缓开启,身着华丽古装的讲解员,带您进入历史画卷。
秦汉的红妆翠眉,唐代的丰艳浓重,宋代的浅淡素雅,时代风貌和审美趣味跌宕起伏,各有各的美,美缘何而生,缘何而去,着实耐人寻味。
面容之外,人们对发式的创造也是煞费了苦心,或垂或立、或简或繁,成为社会风尚的经典印象。而由中药衍生而来的古法护扶,内调外敷的养颜精髓,延绵千年,已成为当今的国粹瑰宝。
展览将各个朝代的美容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一一呈现。返身于古代的香粉飘渺、簪花云鬓中,观赏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妆奁粉盒,笄簪镜鉴,耳坠护指,陶俑画像……揣摩它们的精致与细腻,感受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如同穿越了时光,进入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让我们一起,
展开历史的卷轴,
寻找不尽的宝藏,
发现无尽的魅力。